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天文图碑

发表于:2013-05-28            浏览次数:5036

    

    《长春观》是我国道教十方丛林之一,称“江南一大福地”。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1148-1227,号“长春子”)门徒所建,以纪念这位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

  王重阳创全真教,共收了七位弟子,史称“全真七子”。后各创一派,史称。“七真派”即宗邱处机的龙门派,宗刘处玄的随山派,宗潭处端的南无派,宗马钰的遇仙派,宗王处一的嵛(yú)山派,宗郝大通的华山派,宗孙不二的清静派。其中以龙门派弟子最广。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派别均非武功门派。

   长春观位于武昌蛇山尾部,是被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宫观”。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我们长春观,观里还有一块“天文图”石碑。


  石碑刻有“二十八星宿”
  天文图石碑镶嵌在长春观忠仁堂门口的石壁上,高207厘米、宽82厘米,已有明显破损的痕迹,所刻文字有的也已模糊。(碑身的破损则是文革期间留下的)

  天文石碑的内容是以北天极为中心的圆形全天星图,该图为中国古代星空的三垣、二十八宿、众星官体系。在星图正中上方刻着“谕旨”两个大字,字两旁刻着蟠龙祥云图案。星图四角分别刻有“長”“春”“璿”“璣”四个字。星图正下方刻着《天皇寶誥》等80余字。
  专家介绍,“璿”“璣”、”寶誥“均为古体字,其简体字分别为“璇”、“玑”、“宝”、“诰”(gào)。


  山东名道士献出拓片
  据长春观的文化顾问、武汉民俗专家刘谦定介绍,据其研究发现,这块石碑内容源自于山东著名道长李理安藏于身边的一幅拓片。
  刘谦定介绍,1935年,来自山东千山的道长李理安游方至此,将随身带着的一幅古代拓片献出,拓片上便是“二十八星宿天图”。长春观道长请来当时的刻碑高手将拓片刻于碑上,另加刻了“長春璿璣”4个字,并在长春观后山的制高点修建了一座“天图亭”,让石碑安身。
  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修建长江大桥时,京广铁路线途经长春观后山,天图亭被拆,天文石碑搬至现在的位置,而碑身的破损则是文革期间留下的。
  长春观方面还透露,未来两年内,将在观后的山顶复建一个“天图亭”,让天文图碑重回它的“制高位置”。
  专家解读
  图碑对现代天文有借鉴意义
  刘谦定介绍,“二十八星宿天图”实质上就是道家天文学的基础。对此,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高布锡分析,石碑所刻内容说明中国很早就发现了“黄道”。古时的黄道是用二十八星宿来分区,同时二十八星宿还是“占星说”的基础——古人相信月日和行星出没位置的变化预示着人间的变化。以二十八星宿为基础的“占星说”虽不科学,但二十八星宿对于现代天文学的研究仍有借鉴意义,现在对一些星体的命名仍沿用了二十八星宿的命名:比如金牛座著名的疏散星团——“毕星团”。毕宿是二十八星宿之一。
  名词解释
  二十八宿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各七宿。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璇玑
  1、古称北斗七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亦称魁;

      2、泛指北斗七星;

      3、指北极星;

      4、指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中能运转的部分,亦指整个测天仪器。

上一篇:白果银杏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长春古观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