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3-07-06 浏览次数:15675
道教斋醮理论是远古祭祀礼仪的变迁。《说文解字》释“醮”有二义:一指古代冠、娶之礼;一指祭,《礼义》载古代冠礼要行一醮,再醮、三醮。战国宋玉《高唐赋》说:“有方之士,羡门高溪,上成郁林,公乐巨谷。进纯牺,祷璇室,醮诸神,礼太一”。古时斋醮分之为二,作用本不相同。
道教斋文化来自远古祭祀之清洁身心,戒慎行为。以达到祭祀的感应。“周初斋和祭祀已在密切关联。武王病,周公祓斋祷告,武王得以病愈(见《史记·周本纪》)。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祭祀前整洁身心之身,称为斋,即斋戒。孔子曾告诫弟子们:对斋、战、疾三事,要慎重对待,不可轻忽。孔子对斋非常重视,《论语·乡党》说:孔子‘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道教斋文化理论是从祖天师制《三官手书》和《天官章法》开始的。《三国志》卷八《张鲁传》载五斗米道的请祷之法:
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至南北朝时,五斗米道的三官手书请祷法已有变通,刘宋道经《太真科》说:民间是将服罪章表“应烧者烧,不烧者缄封箱阁,卷束积多,……自某年月日时,至今年月日时,合如千通,今于某处靖坛净处,火化烟通”。
陆修静对斋理论的更完善,是道教斋文化向前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陆修静在《洞玄灵宝五感文》说:“道以斋戒为立法之根本,寻真之门户”。这对以后道教提倡食素不杀生埋下了伏笔。寇谦之的《老君音诵诫经》20卷,主要就是讲戒律。寇谦之“专以礼度为首”外,也提倡斋醮,他认为单修其他方术只“可得除病寿终,攘却毒气,瘟疫不能中伤,毕一世之年”,不能得长生之道。他所增订的道教斋仪,大约有:道官受箓斋仪;道官道民求愿斋仪;道民犯律解度斋仪;为人治病斋仪;为亡人超度斋仪;为祖先亡灵解危斋仪等。而陆修静的斋理论更明了、更具体。
闵智亭道长说:“斋与醮本为二义,随唐后合而为一,称‘斋醮’或直称作醮”。虽然如此,但唐对斋法理论内容还继续发展。唐代道经《斋戒录》引《道门大论》说:
“上清斋有三法,一者绝群独宴,静气遗形;二者清坛肃侣,依太真仪格;三者心斋,谓疏沦其心,澡雪精神”。
显然“绝群独宴,静气遗形”与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中提倡的“绝群离偶,无为为上。寂胃虚中,眠神静炁,遗形忘体,天与道合” 说法是一致的。显然是继承了陆修静的思想,但后面所提出的“心斋”却是一种新思想、新理论。宋代即继续发扬这种思想,宋陈椿英《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将“心斋”放首要地位,说明对“心斋”理论的重视:“斋者有四:一曰心斋,二曰常斋,三曰清净斋,四曰长”。唐代杜光庭的解释更通俗易懂,他在《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九十七说:“斋者,所以斋洁心神,清涤思虑,专致其精而求交神明也”。
闵智亭道长说:“五斗米道的‘厨会’,相当于现在一些信众的吃‘斋’。‘厨会’规定;上斋七日,中斋三日,下斋一日,皆要断房事、五辛、生菜、肉食,一日只吃米三升。把这种素食斋戒,称谓‘修厨会之具’”。正一斋法有《指教斋》,即是以清素为食。
斋法与醮仪,都是祭祀仪式,仅功用不同而已。蒋叔与在《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六说:“烧香行道,忏罪谢愆,则谓之斋;诞真降圣,祈恩请福,则谓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斋心以谢咎,醮以度厄”。隋唐斋醮合一之后,宋代讲究先斋后醮,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现在。
张泽洪先生认为:“醮是备香花灯烛,果酒茶汤,降天地,致万神,禳灾祷福,兼利天下”。宋宁全真授林灵真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第一十九条《设醮》说的最完全:
“自古建斋无设醮之仪,只于散坛拜表后,铺设祭巽果肴,或五样,或九样或十四样,或二十四样,或三十六样,备以茶酒,列于坛心。自三宝而下,至于三界真司、将吏神祗,无不召请,三献花宣疏,盖酬其圆成斋福,翊卫坛场,辟斥魔灵,宣通命令故也。……后世按排醮筵,陈列圣位,其小者惟二十有四,其多者至三千六百,每位各设茶酒果食,立牌位供养”。
道教斋醮,历代高道无不重视,并称之“非科教无以宏扬大道”。闵智亭道长说:“道教继承民族文化,在群众信仰和民俗的基础上发展演绎的斋醮仪式,形成了道教多用途的斋醮科仪,大则为国祝厘、禳解灾疫、祈晴祷雨;小则安宅镇土、禳灾解厄、祈福祝寿、度亡生方等等,大凡人所希求的事多有用斋醮祈祷之法”。
道教斋醮道场根据情况的不同,可分几种类型:如果以法事本质来说可分阳事道场和阴事道场;如果以宫观与宫观外来说可分为宫观常用道场和为斋主所作的道场。即是宫观内常用道场也可分为阐扬道场与修行持诵道场。凡为斋主做道场,不论在宫观内或在斋主家,首先要行《开坛》科仪。阳事或拜《皇忏》,或念《皇经》则中午上玉皇表。如还受生、填库、朝斗、庆寿则依道场上表。阴事则以《功课经》为主,也可拜《皇忏》,中午上三官表。如晚上“放焰口”,则依《施食科》行之。如开光、做法会、济幽荐亡等三日以上大型道场,则要行开坛、取水、荡秽、祀灶、请圣、扬幡、宣榜、回向、送圣、上大表等科仪;度亡则要摄召,安灵,度桥,沐浴,破狱,破湖,朝真,炼度等科仪。如举行“黄录斋”、“金录斋”、“玉录斋”等斋醮,则另有斋法,下边谨录出一些常用斋醮道场科仪。
事道场
所谓的阳事道场,就是为活着的生人消灾解难、祈福延寿等所作的道场。根据情况可在宫观内或斋主家中进行,在宫观内为斋主作的道场可不行《开坛》、《取水》、《荡秽》科仪,如在斋主家中,不但要行这些科仪,还要行《祀灶》、《净厨》等科仪。
道教的阳事道场,根据科仪本身的性质,可分为祈祷赐福、节日等的诸神系列与宫观本身需要的仪范规仪系列两部分。
阳事三天道场可以这样安排(除去功课经):
第一天:开坛、取水、安水、荡秽、扬幡、挂榜、三清表、三元表、净厨
第二天:祝将、天地表、皇经、玉皇大表、祀灶、拜玉皇宝忏。
第三天:朝幡、三元经、三元宝忏、落幡、下榜、普谢(或称越庙)、回向。
阴事道场是相对阳事道场而言。所谓的阴事道场就是为拔度久处阴司的亡魂,通过高功法师的秘密作用进行炼化,使其脱化人天,超升仙界。道教的阴事道场应该说来自早期的鬼神信仰以及灵魂不死信仰。
如果是阴事三天道场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天:开坛、安灵、取水、安水、荡秽、扬幡、挂榜、三清表、三元表、净厨
第二天:祀灶、三元经、三元宝忏、摄招、度桥、沐浴、朝真、祭孤、朝灵、
第三天:朝幡、救苦经、救苦忏、十王转案、破五方、城隍牒、救苦疏、焰口、放河灯。
除了这两种道场外,还有一种道场称为阴阳两利道场。
一般是逢祖师圣诞、道士冠巾、开坛传戒等。如果是阴
阳两利三天道场,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天:开坛、取水、安水、荡秽、扬幡、挂榜、三清表、三元表、摄招、安灵、朝孤、净厨
第二天:祝将、天地表、皇经、玉皇大表、祀灶、拜玉皇宝忏、祭灵。
第三天:朝幡、三元经、三元宝忏、落幡、下榜、普谢(或称越庙)、回向、城隍牒、救苦疏、焰口、放河灯。
《以上仅供参考,可以根据法事内容的不
同进行调配。譬如说刚亡阴事道场和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道场就有所区别。》
武汉长春观 http://www.whc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