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3-06-03 浏览次数:12365
五大真人,指的是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文始真人。
南华真人,即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做过蒙地的漆园吏。此后他一直隐居,生活贫困,但学知渊博,著《庄子》一书,道教尊为《南华真经》。司马迁《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称其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肢箧》,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历史上“老庄”并称,共同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但庄子的思想与老子又有所不同,老子贵柔,主张戒盈防满,在现实关系中求得自身的长保。庄子则认为现实关系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严重束缚,主张超脱现实关系而尽情逍遥。庄子同样式将“道”视为生天生地的本体,但他又认为并不代表“道”具有物质性质,不过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他多次强调道是产生万物的本体,但它是非物质的,并举例说“道通一气”,但道并不是气,气是由道派生的。最后庄子将道集中在“虚”上,他在《人间世》中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即追求“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在务“虚”上下工夫,做到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从而修道,得道。进而把老子的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据道书记载,庄子师长桑公子,受道教精深教义,隐于抱犊出。后服北肓火丹,白日升天,补太极闱编郎。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名《庄子》为“《南华真经》”。宋徽宗封其为“微妙元通真君”。
冲虚真人,即列子,名御寇,亦名圄寇,圉寇,郑国人。春秋末至战国前期道家著名人物。列子家贫,面带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执政者馈赠的粮食。他曾向关尹请教学问,以善射著称,常常与关尹切磋射箭之法。其著《列子》一书,主张“贵虚”和“贵正”,清静无为,独立处世。《吕氏春秋不二篇》称:“列子贵虚”,主张摆脱人世间的贵贱,名利的羁绊,任其自然。《战国策韩策二》称列子圉寇之言“贵正”,则近于儒家正名。
道书记录,列子为郑人,居郑圃四十年,无人能识。问道于关尹子,师壶丘子,后师老商氏,支伯高子,尽二子之道。九年后能御风而行。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封为“冲虚真人”,名其书为《冲虚真经》,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加“至德”二字,名为《冲虚至德真经》。宋徽宗加封加“致虚观妙真君”。
通玄真人,即文子。文子为周平王的人,拜老子为师。姓辛名,又名文子,又名计然。葵丘濮上人。据《汉书》班固注曰:文子为老子的弟子,与孔子同时,其先为晋国公子。其著书名《文子》。道书记载,楚平王采用文子之说,天下大治。后南吴越,范蠡拜他为师,授予上大夫之位,不就,隐于吴兴馀英禺山(在今浙江德清境内)。后登云升天。
《文子》一书,阐扬道家思想。他对老子的道论有所发挥,认为“道”即“气”。如《九守》篇说:“天地未形,窈窕冥冥,浑而为一,寂然清澄,重浊为地,精微为天,精气为人,粗气为虫。”《下德》篇称,“阴阳陶冶万物,皆乘一气而生。”其次认为“无为”是排除主观臆断,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自然》篇中,他指出“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挂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曲。故不得容事成而身不伐”。并主张依靠众人的力量和智慧来办事,如《下德》篇曰:“故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自然篇》曰:“用众人之力者,乌获不足恃也;乘众人之势者,天下不足用也。……故圣人举事,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文子的思想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推崇。
唐玄宗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名其书为《通玄真经》。
洞灵真人,即庚桑子,又称亢仓子,亢桑子,姓庚桑,名楚,陈国人。道书中载,亢仓子为陈人得老子之道,能以耳代目,以目代耳。居畏垒山,其地丰收。后游吴,隐毗陵峰,道成仙去。相传《亢桑子》一书是他所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封庚桑子为“洞灵真人”,名其书为《洞灵真经》。
文始真人,即关尹子。关尹子,名尹喜,字公度,周大夫,关令。老子西游时,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知真人当过,遂等候,得见老子。老子知道他亦是奇人,留关著《道德经》。尹喜得老子书后,自己也著有《关尹子》九篇。终南楼观为关尹子故居。一说字公文,善内学,常服日精月华,隐德修行,时人莫知。后随老子出关西去,同游流沙,莫知所终。
道教尊关尹子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