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3-05-31 浏览次数:3497
刘理授大真人,又名嗣授,号受元子。他是混元门下龙门正宗第二十二代传戒律师、汉阳玄妙观监院、武昌武当宫方丈。
刘大真人的俗名叫做宗海,字敬义,祖籍湖北。清朝同治九年(1870),出生在汉川县田二河乡鸡鸣镇北马嘶潭村。他的父亲名叫德勋,祖上世代以读书为业,非常受乡里人的尊敬。他的母亲是林氏。林氏温柔娴淑,待人和睦,在怀刘大真人时,喜欢清静,而且敬拜神佛,不沾荤腥,只吃素菜。而临盆的前一天夜里,林氏梦见两三个道士在钟罄声中奉礼来迎接。因此,刘大真人的道根很早就已经种下了。由于这个缘故,刘大真人出生的时候,眉角就长有一根白色毫毛,长达三寸。林氏见他相貌不凡,知道他与道有缘,从此全家都吃素,立好生之德以应天和之道。
刘大真人年幼的时候,聪明机敏,天分很高,四岁就受启蒙,学习儒学,成年的时候,就已经通晓诸子百家,尤其精通道教经典。由于精于道经的缘故,他视富贵为羁绊,对功名利禄没感觉,而是怀抱出世的志向,发心探求宇宙真理。因此,他拜别父母,到天门兴南乡下新子河东岳庙出家,于光绪十五年(1889)拜萧高登为师。
刘大真人出家之后,广泛研习各种学术,研究医卜星相,并涉猎阴阳五行、风水地理等等,以为可以触类旁通,增进自己对道学的见解。但由于学的东西太多,而且杂乱,林林总总,泛而不专,流于表面,因此越学越糊涂,越学越迷茫。
后来有三个四川的道士结伴出行,游走在郧阳各大丛林道观之间,传授剑仙之术。刘大真人听了之后,也想学习,于是找到那三个道人,但那三个道人对他说:要学可以,但必须要等到你有大的德行,可以建立大功的时候,才能传授给你。
刘大真人由此而苦苦思索大功大德之道,不分昼夜地阅读三洞诸经,直到将三洞诸经分成科目,归宗到道德经的框架下,才豁然开朗,明白大道的法门是“一”,只要明白了一这个纲要,就能总领各种知识,也明白了自己之前所学的东西,不过是些小术而已。
于是,为了求得深入道学的指点,他开始外出游访,行走天下。先后去了天台山、南海、九华山、舞台上、匡庐、武当、华山、衡山等等地方,并且在松阳子那里获得传授内丹秘诀,在罗侠士那里学得关于周易的高深见解。
回到东岳庙之后,他专一研究八卦六爻,经常说:汉朝的易学拘泥于易像,未免穿凿附会,而宋朝的易学偏向义理,等于是空谈,这两种易学流派,都不能准确地预测。于是,他自己研究先天和后天的源头,融合易学象、数、理三者,不久之后,便自成一派。在那之后,他的名声大振,大老远跑来求学请教的人比比皆是。由于名声很大,而湖北天门一带有很多年久失修的庙宇坛场,那些庙宇坛场的负责人便来请刘大真人帮忙振兴,刘大真人一律答应,帮忙募集资金修建庙宇,数年下来,由他光大的道场就有乾镇驿隆镇观、严华泗州寺、汉川白云观、汈汊湖聚善堂等等众多宫观庙宇,可谓德业圆满。
宣统元年(1909),刘大真人应信众的邀请到汉口,主持斗姆阁,没几天就被汉阳的道俗两界人士公请为玄妙观监院。
民国八年(1919),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律师上至下霦陈大真人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刘大真人去北京受戒,但抵达北京之后,由于水土不服,不能随班临坛,但刘大真人没有放弃,而是在一旁旁听,在旁听的时候,把戒条律例记在心中,然后背给陈方丈(当时陈至霦道长是白云观方丈)听,结果口诵如流,只字不差,众人一时倾倒。陈方丈认为他是振兴道教的栋梁,特地另外选择吉日,专门为他授受天仙大戒。
刘大真人受戒之后,返回汉阳玄妙观。不久,由于声望越来越大,被推举为武昌武当宫方丈。当时正是国家的多事之秋,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生思潮风起云涌,而且天主教、基督教等外来教派在中国已经越来越有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刘大真人觉得身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教,如果不振兴起来,恐怕会越来越衰弱,因此如何广大道统、重振道教是当时的首要大事。
刘大真人认为要兴教,首先就要注重戒律,而注重戒律,就必须传戒,因此多方筹划,经营传戒的事情。但无奈玄妙观和武当宫既缺少大师,也缺少资金,远远不足以承担传戒所需要的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而当时,武汉三镇四大道教丛林(汉阳玄妙观、汉口大道观、武昌长春观、武当宫),以长春观实力最为雄厚。刘大真人于是到长春观与长春观监院侯永德道长商量在长春观开坛传戒。侯监院将观中道众聚集在一起商量,道众们都表示支持,认为刚好道藏阁新建完工,可以充当坛场,而且当年张耕云律师在前清同治乙丑年(1865)传戒,今年也是乙丑年,刚好一个花甲,如果今年传戒,刚刚好。侯监院得到道众们的认可,于是请刘大真人到长春观开坛传戒。传戒的时候,四方戒子云集,多达四百七十多人,盛况空前。
戒期圆满之后,刘大真人又应戒子们的邀请,登台开讲《道德经》、《周易参同契》等等经典,显露出深厚的学识,于是,他的名声更加隆盛,上至两湖,下至苏杭,都知道他的存在。但刘大真人非常不喜欢这样,他认为名声虽然无形,但是对人的束缚,比有形的枷锁还要厉害,于是离开武汉,到江西庐山搭了个草棚,以断绝俗世的干扰,专心修真。但无奈连年灾荒,老百姓没饭吃,他又不得不下山,四处奔走,募集资金粮食赈灾。如此久了,积劳成疾,竟然双目失明,只好停下,在离明宫修养。没过多久,他又患上了脑溢血的疾病。
民国二十五年(1936)元月,刘大真人在长春观羽化登真,世寿六十七。他的遗蜕,按照他的遗嘱安葬在江西九江莲花洞。